【榜样的力量•教师篇】杨晓蓉:秉烛燃灯传道远,润桃育李爱无声

发布时间:2025-10-10浏览次数:100

经济金融学院的杨晓蓉老师,在同学们眼中永远都像慈爱的母亲,课堂上她总是娓娓讲述亲历的中央银行故事,课余喜欢和同学们交谈,循循善诱的启发同学,要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发掘各自在专业领域的兴趣点,遵从内心,选定人生目标,职业方向,引导同学自信的走向社会,用自己的才学回报社会。

一、以德润心,筑牢心志之基

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灵魂的启迪与引领。在《中央银行学》的课堂上,杨老师巧妙的搭建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桥梁。讲解货币政策时,她以2020年疫情期间央行推出的专项再贷款政策为范本,深情讲述央行如何精准施策,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、助力经济复苏。在金融风险处置的关键节点,金融稳定如何力挽狂澜及时救助,防止风险外溢,保住老百姓的钱袋子。“每一次政策调控都关乎国计民生,每一项金融决策制定和落实都承载着社会责任。惊心动魄的故事引人入胜,也叩击着学生的心灵,让同学们更深的认识到金融作为经济血液的神奇力量,增强了对专业的自豪感和研究的兴趣,金融报国的种子在年轻的心田里生根发芽。

课间休息,杨老师主动和位总坐在前排,喜欢听她课的同学聊天,问他为什么这节课有点瞌睡呀?同学不好意思的说是晚上打工,打完工又吃夜宵睡的太迟。杨老师轻拍着的肩膀,眼中满是疼惜:孩子,实践是成长的养分,但健康才是奋斗的基石。体验生活是必要的,最好放在寒暑假去体验,当下一定要保证读书的时间不被侵占,课程必须要有时间消化吸收,才能转化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。

一位总坐在教室角落的女生,下课主动上前加杨老师的微信。私信说:家人不想让她今后从事银行工作,认为找工作要靠关系,进去了还有难以存款任务,对学习金融专业很迷茫。杨老师约她课后谈心病和她相约认真把《中央银行学》这门课程学完,到学期末再在一起讨论对金融专业认识和职业选择的想法。

此后的课堂上,杨老师留意这位同学会主动抢前排的座位,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动。之前落寞的眉头舒展开来,眼睛也更有神采。杨老师总是以渊博学识启迪学生智慧,以家国情怀培育学生品格,用无私的爱点亮了无数学子的求学之路。

二、以学启智,拓宽学术视野

杨晓蓉老师如智慧的引路人,带领学生从中央银行的独特视角,探索金融世界的深邃奥秘她的课堂是思维碰撞的熔炉,是知识交融的殿堂。

在课堂上,杨老师总是尝试改良传统“教”与“学”之间的关系,将自己38年央行工作的实践与课本的知识融会贯通,让每个抽象的概念都鲜活起来,同学们能更身临其境地感受金融知识在日常生活的运用,给同学们带来多视野、多领域的分享。她善于将金融知识与时政实践内容多元贯穿,以“学”启智,将学科知识以抽丝剥茧、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现出来。杨老师的课总以有超强代入感的故事切入,在政治、经济、历史融合的讲述中,启发同学深入探究,主动拓展专业阅读的领域。她推荐的《亲历我国银行六十年》等各国央行、美联储掌门人的传记,为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中央银行的逻辑打开了天窗,启发了同学的兴趣。

为了将课堂知识投入实践运用中,在学科竞赛的赛场上,更少不了杨老师忙碌的身影。杨老师在带领学生参加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时,从选题策划到方案设计,从数据采集到成果展示,甚至细化到问卷设计与实地调研,每个环节她都事无巨细地给予专业指导。在她的带领下,学生团队最终斩获安徽赛区一等奖,以行动诠释教学相长,与学子一同进步

三、以爱护航,助力梦想扬帆

“教育是一场温柔与爱的坚持杨晓蓉老师始终践行这一教育理念,在学生成长的每个关键节点,都给予温暖的关怀与有力的支撑。这是一个很温暖,很开放的课堂。杨老师希望与学生们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,用有温度的教育去照亮学生的心灵,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“感同身受”,才能让教育有的放矢。

大四的学生小陈在一家小企业的财务岗实习,每天下班时天已经全黑,回到出租屋面对毕业论文更是一筹莫展。“老师,我在实习中接触的都是基础财务工作,怎么和金融专业论文结合呢?”小陈在微信里向杨老师倾诉,字里行间满是焦虑。杨老师立刻从选题环节就开始指导小陈梳理方向。她指出,小陈实习的企业属于制造业小微企业,建议可从供应链金融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瓶颈”切入,此后每周杨老师都会抽出时间与小陈进行沟通,手把手地教她从企业财务报表中筛选有效数据以确保论文的创新性。

老师,数据部分我改了三遍还是不满意……”凌晨后,小陈焦虑中又给杨老师发了微信,本以为要等到天亮,没想到几分钟后就收到了回复。杨老师在微信里逐条标注了修改建议,那段时间,杨老师的微信几乎成了小陈的“在线答疑平台”,从图表格式到文献引用,每个细节她都耐心指导。“杨老师教会我的,是在看似普通的岗位上也能找到专业价值。”小陈常和学弟学妹们这样说。

针对毕业班学生,她严格落实学校“三位一体”培养要求,为学生的毕业论文、实习、就业等方面全程护航。在论文指导中,她化身严谨的“雕琢者”:从选题论证到框架搭建,从数据筛选到结论提炼,她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。字里行间的批注如星火点点,照亮学生论文写作的路径;似明灯盏盏,指引学生学术研究的方向。

面对实习就业的困惑,她又变身为贴心的摆渡人。曾有学生因《中央银行学》考试失利陷入自我怀疑,她得知后与学生长谈:暂时的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,分析不足、积蓄力量,终会迎来破茧成蝶的时刻。在她的鼓励下,学生重拾信心,最终得偿所愿。

在职业规划中,她是睿智的引路人”。她根据学生的性格特质、专业优势与兴趣方向,细心给予指导:对立志进入央行的学生,她指导夯实宏观经济理论基础、关注政策动态专注向更好学历攀升;对向往商业银行的学生,她建议提升业务实操能力,利用实习机会增强适应能力。在她的精心指引下,学子们明确方向、坚定信念,朝着梦想奋勇前行。

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柔风甘雨润桃李,春华秋实爱无声。杨晓蓉老师以扎实的专业学识为基,以师德师风为魂,在金融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坚定前行,用责任与担当谱写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育人华章。在她的引领下,学子们正以青春之名,书写着服务社会、回报家国的美好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