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引导青年学子融入“大思政课”广阔天地,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。7月9日至12日,经济与金融学院“皖韵红途”实践团队走进六安金寨——这片滚烫的红色故土。队员们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,以心灵感应时代脉搏,在实践的征程中沉浸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,深层次体悟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担当。
旌旗曾映千峰赤,星火长明万代红
实践团队启程于庄严肃穆的红军广场与红军纪念堂,在金寨——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、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,开启了首日的寻访。馆内,静默的珍贵文物与流转的史料光影,徐徐展开这片“将军县”的烽火长卷。队员们凝视、聆听,深切感悟“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、传承红色基因”的时代重托。移步洪学智将军纪念馆,“坚贞忠诚、牺牲奉献”的大别山精神,如惊雷贯耳。硝烟散尽,熔铸于血脉的信仰与担当,仍激荡着穿越时空的力量。“革命先辈以热血为墨、生命为碑刻下的精神密码,是我们踔厉前行的永恒坐标。”一位队员的感言,道出众人心声。
烽火铸魂昭日月,初心接力耀山河
追寻着革命的足迹,团队转赴大别山革命纪念馆。跟随讲解,队员们沉浸于大别山区28年红旗不倒的壮阔史诗。馆藏史料如星河璀璨:从暗夜摇曳的革命星火,到烽烟中坚韧的坚守,直至照亮山河的胜利曙光,勾勒出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长卷。面对浸透岁月痕迹的文物——凝着硝烟的斑驳步枪、藏着牵挂的泛黄家书、裹着初心的褪色军装——成员们凝神屏息。每一道肌理都在诉说着信仰的重量,心潮澎湃,感慨万千。
血沃山河留壮迹,园承岁月续荣光
次日,探索的篇章在鄂豫皖纪念园展开。园内,红二十五军、红二十八军旧址的青砖灰瓦沉淀着岁月重量,一桌一椅皆为历史注脚。步入大别山红色电影展览馆,光影流转间,党的奋斗历程随胶片铺展,帧帧映照信仰真容。随后的座谈会上,队员们交流碰撞:从战略全局到个体微光,区域斗争与全国革命的脉络愈发明晰。历史认知在沉思中淬炼升华。建筑与光影镌刻的过往,并非尘封故事,而是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。
旧址凝铸峥嵘史,独山赓续革命薪
循着革命的脉络深入,实践团抵达独山镇。六霍起义的历史实景于此静默铺陈。苏维埃俱乐部、暴动指挥部的青砖黛瓦并肩老街深处,墙缝青苔低语岁月。推门而入,土墙茅舍映着简陋武器,作战图上斑驳的红箭头似有余温。脚步轻叩石板路,恍入烽火当年。时光封存的弹壳、泛黄的标语,让教科书中的革命故事跃然而出,化作可触的精神坐标,在血脉中漾起持久震颤。
铁骨铸丰碑永屹,初心映史册长明
实践行至收官处——许继慎纪念馆。这位杰出将领的生平,是一部浓缩的革命史诗,字句镌刻着老一辈的理想光芒与担当千钧。泛黄的书信洇着岁月墨痕,承载风霜的遗物静默陈列,无声勾勒其投身革命洪流、驰骋沙场的壮阔人生。“吾为革命奋斗,义无反顾”——展板上的铿锵誓言穿透时空,共产党人的赤诚与决绝扑面而来。队员们驻足凝视,于字里行间读懂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的同频共振,在静默中体悟先辈以生命赴使命的崇高。精神淬炼于此升华。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亦是最生动的思政课堂。此行金寨,为团队成员带来灵魂洗礼。铅字中的革命故事挣脱束缚,化作可触可感的鲜活场景;抽象的革命精神在旧址与文物中寻得具象载体,灼灼生辉。队员们纷纷表示,必将实践所得熔铸为奋进之力,让爱国情怀深植于心,付诸于行——以金融报国之志精研专业,以青年担当之责投身实践,让红色精神穿越时空,在新时代征程上绽放更璀璨光芒。
撰稿:叶佳梦 审核:方杰 许冬